國進民退?國企大舉收購數家光伏企業,進軍新能源!
作者: 日期: 2019/6/11 17:19:25 來源:一、華能集團收購協鑫新能源51%的股份
6月4日,保利協鑫與保利新能源聯合發布公告稱:保利協鑫之全資子公司杰泰環球有限公司(“杰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有企業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之附屬公司中國華能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潛在買方”)訂立合作意向協議。內容有關可能出售協鑫新能源只股本中9727594875股普通股,相當于本聯合公告日期協鑫新能源只全部已發行股份約51%。
此次交易完成之后 ,華能集團將實現控股全球第二大光伏投資企業——協鑫新能源,從而成為僅次于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的全球第二大光伏電站投資企業。
二、水發集團收購興業太陽能66.92%股份
2019年5月16日,中國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太陽能”或“上市公司”)與水發集團(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發(香港)”或“認購人”)正式簽署股權認購協議。認購協議顯示,興業太陽能向水發(香港)配售1,687,008,585股認購股份,發行價為每股0.92港元。認購完成后,水發(香港)將持有上市公司66.92%股份,同時間接持有中國興業新材料控股有限公司50%以上控股權。該股權認購事項所獲資金,將用于補充興業太陽能的運營資金以及用于境內外之債務重組,使上市公司繼續實現穩健增長。
認購人主要從事投資控股業務,將在認購完成前成為水發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發能源”)的全資附屬公司。至此,為期四個月之久的興業太陽能股權認購事宜塵埃落定,水發能源強勢入駐。
1、買家簡介
水發能源是山東省屬一級國企水發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一級平臺公司,是水發集團有限公司專注能源主業的專業化集團公司。水發能源確立了“一主二輔”的產業發展模式,以天然氣為主,光伏供熱協同發展,以天然氣業務快速拓展為發展主線,從上游油氣田、中游管網LNG接收站及貿易、下游終端市場開發,傾力打造天然氣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2、賣家簡介
興業太陽能二十余年始終深耕綠色建筑、清潔能源、新型材料領域,已完成千余項幕墻和綠色建筑項目,在國內幕墻領域穩居行業前十;承建逾4GW光伏工程,持有光伏電站裝機容量近500MW,具備良好的資源整合能力、先進的系統集成能力和完備的運營服務能力;同時,公司是國內唯一從ITO導電膜延伸到智能調光投影系統、具備完整垂直一體化能力的制造商,自主研發的新材料產品已在建筑的內外裝飾裝修以及多媒體外墻、戶外廣告等多個領域實現商業化應用。
三、中電光伏獲得國有資本注資
根據Solarzoom的報道,老牌光伏龍頭中電光伏庭外重整迎來轉機。兩家在各自領域內享有盛譽的大型國企將聯合向中電光伏注資數十億元。
據了解,參與中電光伏此次預重整方案的兩家國企對中電都相當熟悉,一家本就是中電最大的非經營性債權人至今與中電仍有非光伏領域合作,另外一家則是大型知名資產管理公司,在當地政府牽頭下,雙方聯手將在未來新重組公司中控股。此次重整完成后,中電光伏將獲得資金擺脫背負已久的債務輕裝上陣,而相關國企不僅擁有了完整的產業股權,還將進入中電的主營業務領域。
1、中電光伏簡介
2007年,中電光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交易當日,股價曾一度大漲至16.56美元/股,是當時世界領先的光伏高效電池組件制造商之一;先后承擔過國家“863計劃”等多項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還曾牽頭實施科技部863專題項目;牽頭并參與了國家光伏電站設計、施工組織、檢驗、并網等9個國家標準;建設運營了至今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BIPV項目。
2、中電光伏兩次退市
2012年12月31日,中電光伏的股東權益下滑至低于上市最低門檻,即一千萬美元,違反了《納斯達克上市規定》。2013年5月2日納斯達克致信中電光伏,通知該公司其將從股票市場退市。
2013年7月30日,中電光伏公開交易股票價值連續十個營業日達1500萬美元,將重新在納斯達克上市。
2015年9月10日,中電光伏的公眾持有證券市值未能達到1500萬美元最低市值的要求,第二次收到了納斯達克的退市警。
2016年2月29日,中電光伏再被通知未能遵守規則,股價低于規定的1美元。因中電光伏沒有上訴,其股票從3月14日暫停公開交易。
3、中電光伏獲得注資及規劃
中電光伏雖然在困境徘徊多年,但多年來仍致力于多晶黑硅電池、單晶PERC電池以及N型雙面電池、疊片組件的研發工作。近期,中電光伏與杭州矚日合作,進行拼片產品的試生產,至今已經成功試產4個月,工藝成熟后,將全部升級為拼片產品。未來新組建的中電光伏,“(將)以拼片技術為主導,使用‘無縫焊接’技術實現電池片‘疊瓦’式互聯,消除電池片間距的同時提升效率。
四、英利的債務重組將進入實施階段
根據《證券日報》報道,近日,在國家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宏觀背景下,光伏企業英利綠色能源歷經3年,債務重組取得實質性進展。據多方了解,其框架性重組方案已形成,并完成向相關部門和國務院報告,將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重組完成后,英利將成為國有控股的企業。
1、英利危機簡介
2015年10月,英利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一筆超10億元的債務未能按期足額兌付。2016年5月,天威英利發行總額14億元的債券也宣告違約。兩次事件將英利潛藏已久的債務危機最終點燃。
2015年12月7日,銀監會法規部門會同國家能源局,在銀監會205會議室召開了英利集團資產債務重組工作座談會。英利集團總經理王向東、首席財務官王亦逾等高管,以及河北省能源局、保定市人民政府、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等單位均出席了會議。
2016年4月,在銀保監會的指導下,國家開發銀行率領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多家債權銀行組建了英利集團金融債權人委員會,涉及金融債務達到120億元。
2018年8月,在銀保監會、國家能源局、河北省政府、保定市政府參與、協調和支持下,主要債權人的重組意向基本確定。
過去幾年,通過盤活資產、剝離非光伏業務、強化精細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英利的經營已經得到穩定和改善,2016-2018年,組件銷量累計近7吉瓦,累計實現產值212億元,累計上繳稅金5.7億元,出口創匯7.58億美元。
據介紹,困難時期英利研發投入增加7.06億元,新增專利310項,專利累計達2389項,是光伏行業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最多的企業。2018年獲批我國唯一國家光伏技術標準創新基地。
2、英利的未來規劃
據了解,英利綠色能源重組后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專業化、智能化。通過重組解決歷史債務,新英利的資產負債率降低到75%左右,流動資金能夠支撐產線升級和研發投入,逐步恢復市場占有率。同時,加大新興市場布局,拓寬上下游的合作。
五、中國鐵塔成立新能源企業,進軍風光領域
6月5日,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鐵塔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為50億元。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占股27.9%)、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占股20.7%)、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占股20.5%)和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出資設立的大型通信鐵塔基礎設施服務企業,因此,其全資子公司鐵塔能源有限公司也有強大的國資背景。
據公開資料顯示,鐵塔能源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為:電池、光伏、風電、充電樁、能源產品、能源系統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電池的銷售、租賃;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能源科學技術研究服務;新能源技術推廣服務;節能技術推廣服務;合同能源管理;計算機系統集成;計算機系統服務;軟件開發;軟件服務;運行維護服務;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管理服務;銷售自行開發的產品;銷售機械設備;機動車充電銷售;換電設施銷售;設計、制作、代理、發布廣告;電力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