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電力體制改革邁出重要一步:浙江電力現貨市場啟動模擬試運行
作者: 日期: 2019/6/26 17:36:13 來源: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和首批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地區之一,浙江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備受關注。
如何理解現貨市場——“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普通消費者概念里的“現貨市場”,可以通俗地理解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一般的商品交易都是從現貨市場開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商戶、大宗買賣開始出現,也就逐漸發展出了中長期交易市場,即買賣雙方以現貨交易的價格為價格評估基礎,通過合約確立長期買賣關系,到期“拿錢拿貨”即可。不過,買賣雙方任何一方的經營風險,都會波及交易關聯方。如何更好地規避中長期交易的風險?于是又產生了金融衍生品,比如期貨交易,參與對手更多,避險能力也就更強了。
但是,電力商品顯著區別于一般商品,交易規則必然不同。首先,電能“即發即用”,不能大規模存儲,發電、輸電、配電、用電需在瞬時同步完成,因此電力交易必須確保時刻保持供需平衡。其次,電能輸送不能超過電網最大送電能力,否則會導致設備損壞、電網失去穩定甚至崩潰,因此電力交易必須時刻滿足電網安全約束。再者,電力傳輸的電量和路徑由物理規律決定,不跟“合同”走,不能簡單的“一對一”“點對點”實現總量匹配。這也是電力市場建設的難點所在。
電力市場建設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而建立電力市場首先必須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其中關鍵一步,也是難度最大的一步就是電力現貨市場。同時,浙江電網又是典型的受端電網,外來電占比高,交直流混聯大電網運行復雜。也因此,浙江電力市場建設必須從國情、省情、網情出發,以“安全、經濟、綠色”為目標,按照“先進、穩妥、統籌”的原則,科學平穩有序推進。
如何理解電力現貨市場——讓“馬大嫂”的買菜價格更合理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公司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等有關方面高度關注浙江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并給予大力支持,保障各項改革穩步有序推進。浙江省發改委、省能源局、省能監辦、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和省能源集團等單位通力合作,通過國際招標引進具有國際成熟電力市場建設運營經驗的咨詢團隊,深化市場建設關鍵問題研究,結合浙江實際,大膽探索,匯聚多方智慧,初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市場規則體系。
和一般商品一樣,電力商品也有時序價格和位置信號。好比“馬大嫂”買菜,早市的蔬菜新鮮,價格高,而休市前菜販會降價處理,不同時間段商品價格不同;如果“馬大嫂”跑出城,直接到農場菜地里買菜,價格肯定又比家門口的菜市場便宜,只是買菜成本得算上來回路費。
浙江電力現貨市場包括日前市場和實時市場,以半小時為結算周期,發電側采用節點電價,用戶側采用統一加權平均電價,通過電能量市場與輔助服務市場聯合出清,保障市場出清最優化。同時還設計了不同時間序列的合約市場品種,有效銜接現貨市場,確保市場穩定高效運行。
通俗地說,在浙江電力現貨市場,電力商品也像蔬菜商品一樣,在不同時間跨度、不同地理位置,會產生不同的價格。每隔半個小時,電價會根據供需關系發生變化,也就是說每天24小時會產生48個不同的電價。此外,全省不同地理位置的發電廠上網電價,也因為電網通道擁堵程度不同而有所區分。
當然,如果“馬大嫂”家大業大,需要購買大量蔬菜,她就可以找不同的菜農或菜販,通過雙邊協商、集中競價、掛牌交易等方式,按周、月、季、年,甚至多年,簽訂合約,這就是合約市場。同樣,她也可以按照每天實際所需蔬菜,就近去菜市場“補貨”,這就是現貨市場。而“馬大嫂”在簽訂合約時的定價,必然要以現貨市場的價格為評估依據。
因此,建立電力現貨市場是發現電力價格的需要,有助于讓電價有效反映電力供需情況,科學引導投資和消費,促進競爭、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同時,可以彌補中長期交易與實際運行之間的偏差,讓買賣雙方根據實際需求及時“補貨”或是“賣貨”,電力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和市場行情,實時調整購電計劃,讓用能成本控制在最經濟的區間。同時,現貨市場比中長期合約市場更適應新能源出力波動的特點,有利于擴大新能源消納空間。
買賣雙方交易更便捷,安全有保障
那么,市場主體在哪里開展現貨交易呢?
國家電網公司積極響應電力體制改革,國網浙江電力勇擔重任,組織國內頂尖開發團隊,歷時一年半,高質量建設了數據統一、流程貫通的基于云架構的浙江電力市場技術支持系統。這是市場主體參與電力現貨交易的公共平臺,也是市場運行的關鍵要素,事關市場有效運營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目前,技術支持系統已通過多輪功能測試和全流程聯調,具備模擬試運行條件。
該系統平臺包括注冊申報、合約市場、現貨市場、市場結算、信息發布等86項功能模塊,實現了主要功能的一體化平臺支撐,構建了平臺樞紐型市場電費結算體系,并優化數據處理和相關算法,在國內率先實現電能市場與輔助服務市場聯合出清等技術,確保市場快速準確出清、結算安全公正高效、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系統還支持市場靜態模擬推演和多種典型場景的動態推演,為完善市場規則和健全風險防控體系提供決策依據。
實際上,浙江在電力市場改革方面作了大量探索和實踐。早在2000年,浙江發電市場就建成投運,開啟了發電側集中競價實踐,也為浙江電力市場建設和運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自2015年啟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來,浙江電力體制改革在各方推動下全面有序開展、落地見效。2016年5月,浙江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注冊成立,電力交易業務規范開展,浙江電力直接交易規模也不斷擴大。2019年,交易規模將達到1400億千瓦時,預計可降低企業用能成本40億元。此外,售電側競爭也有序放開,增量配電試點穩步實施,4月,浙江首個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網公司已在長興掛牌運營。
當前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已進入關鍵時期,電力現貨市場建設依然面臨艱巨任務。浙江電力現貨交易市場啟動模擬試運行,對高質量平穩推進浙江電力市場建設,助推浙江社會經濟發展,乃至對全國電力體制改革走向縱深都將帶來深遠影響。根據計劃,浙江將進一步優化現貨市場交易機制,逐步擴大市場范圍,有序放開零售市場競爭,豐富合約市場交易品種,到2022年逐步過渡到中期電力市場,最終逐步建立面向所有電源、用戶和售電公司的成熟的電力金融市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