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元市打好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攻堅戰實施方案
作者: 日期: 2019/6/28 14:26:53 來源:廣元市打好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攻堅戰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保障飲用水水源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強化環境執法為抓手,聚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突出環境問題,全面推進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立保護區邊界標志、整治保護區內環境違法問題(以下簡稱:“劃、立、治”),提升環境風險防范能力,確保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
二、工作目標
到2020年,保護區內環境違法違規問題基本解決,水源地風險防控和應急能力明顯提高,飲用水水源地管理水平顯著提升,飲用水水源水質明顯改善。其中:2019年,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達到100%,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高于88%。規模以上(指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包括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和縣級以下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地,下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高于85%,保護區“劃、立、治”完成率高于70%。2020年,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高于90%。規模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高于88%,保護區“劃、立、治”完成率高于80%。
三、主要任務
(一)科學合理設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科學劃定一批保護區。規范劃定新設立的飲用水水源地和未劃定保護區的在用水源地保護區,完成規范化建設,著力推進劃定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范圍。到2020年,市、縣、鄉三級保護區全部劃定,農村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范圍劃定取得重大進展。(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各縣區人民政府配合。各項工作均需縣區人民政府落實,以下不再列出)
合理調整一批保護區。對矢量位置信息不準確、取水口位置發生變化、保護范圍不合理的已劃定保護區,要規范完善相關信息,合理調整保護區范圍。同步推進各地城區河段取水口遷建、改擴建和保護區調整劃定工作。(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配合)
及時撤銷一批保護區。有計劃地關閉、合并水質不達標、水量不足、環境污染風險較高、難以整治的水源地,及時撤銷原保護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配合)
(二)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管理。
推進保護區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明確保護區范圍,確定保護區邊界,按規定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地理界標和警示、宣傳標志;推進建設一級保護區周邊人類活動頻繁區域隔離防護設施;配合全省統一構建數字地圖數據庫。(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利局配合)
提升規范化監管能力。推行地方政府負責的保護區網格化監管機制,落實專人對保護區開展巡查,定期開展河道清理、漂浮物打撈、保護設施維護、水生態修復等工作。強化環境執法,建立職能部門聯合執法、區域執法、交叉執法密切協同的監管機制,打擊保護區內環境違法行為。(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執法局配合)
提升監測監控能力。優化飲用水水源水質常規監測點位布設,擴大飲用水水源監測覆蓋面,2019年實現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全覆蓋;2020年實現規模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基本覆蓋,農村分散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定期監測。加快推進日供水10萬立方米以上地表型水源和5萬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型水源視頻監控設施建設,逐步實現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重要節點視頻監控全覆蓋。(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配合)
(三)大力整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突出環境問題。
實施水源地水質達標工程。制定未穩定達標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方案,采取減源控污、生態修復、水源涵養等措施,大力削減保護區污染物排放量,重點推進水質未穩定達標的規模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整治。以消滅不達標水質水源地為重點,提升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配合)
完善保護區保護設施。依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HJ/T433—2008),在各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地理邊界設置界標,在進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道路或航道處設置交通警示牌,根據實際需要設立保護飲用水水源的宣傳教育牌等標識,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周邊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設置隔離防護設施。(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配合)
整治保護區違法行為。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嚴格按照《四川省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條例》和《廣元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重點實施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排污口全面“清零”,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轉運至保護區外處理排放,解決飲用水水源地突出環境問題。2020年前完成規模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任務,進一步提高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保障水平。其中,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拆除與供水設施無關的建設項目,取締網箱養殖、旅游、游泳、垂釣等可能污染水體的活動;實現農業種植逐步退出,嚴禁使用農藥、化肥。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關閉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采取措施防治可能污染水體的活動造成的污染;實現農業種植、水產養殖生態化和廢物資源化利用;搬遷未完成雙層罐體改造的加油站;禁止建設有污染物排放的養殖場。(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配合)
(四)加強水源地風險防控。
完善風險防控措施。定期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補給區及供水單位周邊區域環境狀況和污染風險調查評估,編制風險源名錄。加強對飲用水水源交通穿越等流動源污染風險防控,完善防撞護欄、事故導流槽和應急池等應急防護設施。(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水利局配合)
加強水質預警能力建設。以日供水10萬立方米以上河流型和20萬立方米以上湖庫型水源為重點,加快視頻監控、在線監測等水質預警能力建設,有效應對水源地環境風險,到2020年實現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預警能力全覆蓋。(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水利局配合)
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編制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加強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健全水源地突發環境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全面完善應急物資(裝備)儲備和應急防護設施,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加強應急備用水源建設,2019年底前建成白龍水廠。(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農業農村局配合)
(五)加強信息公開。
公開飲用水安全狀況信息。定期向社會公開飲用水水源、出廠水和龍頭水的水質信息、政府保護水源主要措施、水源污染事故預警等信息,全面接受群眾監督。定期向社會公開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安全狀況信息。(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衛生健康委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政府要全面落實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主體責任,鄉(鎮)、村兩級要認真履行飲用水水源維護職責,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協同聯動。開展《廣元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執法監督,強化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考核,對工作推動不力、水源水質退化的地區視情況實施通報、約談、限批,情節嚴重的移交紀檢部門追責,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獎懲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
(二)健全投入機制。加大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和保護投入,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建立穩定的資金保障機制。推行飲用水水源地生態補償機制、市場投入機制,多渠道保障飲用水水源保護資金。
(三)開展宣傳教育。加大《廣元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宣傳力度,以公開推動監督,以監督保障落實,努力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同監督、合力開展”的飲用水源保護良好局面。